高下在心的成语故事


高下在心

拼音gāo xià zài xīn

基本解释高下:比喻伸和屈。原意是做事要斟酌情况,采取适当办法。后形容能胸有成竹地处理事情。

出处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五年》:“天方授楚,未可与争,虽晋之强,能违天乎?谚曰:‘高下在心。’”


高下在心的典故

公元前594年,楚庄王率军攻打宋国。宋国派乐婴齐去晋国求救。晋景公看不惯楚国的恃强欺弱,准备出兵救宋。大夫伯宗认为晋国是鞭长莫及,他说:“谚曰‘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高下在心)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拉帮结伙 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君子之交》:“看着同学三三两两地闲聊天,拉帮结伙地搞活动,就好像一支行进中的浩荡队伍单把我抛撇在外头。”
冰解的破 清 曾国藩《<经史百家简编>序》:“惟校雠之学,我朝独为卓绝,干嘉间巨儒辈出,讲求音声故训,校勘疑误,冰解的破,度越前世矣。”
患难与共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
当仁不让 先秦 孔子《论语 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朱熹集注:“当仁,以仁为己任也。”
暮史朝经 元·无名氏《刘弘嫁婢》第三折:“小圣在生之日,萤窗雪案,暮史朝经。”
风流才子 唐 元稹《莺莺传》:“清润潘郎玉不如,中庭蕙草雪消初。风流才子多春思,肠断萧娘一纸书。”
今来古往 唐·崔珏《道林寺》诗:“今来古往人满地,劳生未了归丘墟。”
不费吹灰之力 清 刘鹗《老残游记》第17回:“他因听见老残一封书去,抚台便这样的信从,若替他办那事,自不费吹灰之力。”
万无一失 汉 枚乘《七发》:“孔老览观,孟子持筹而算之,万不失一。”
反治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