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触之争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蛮:蛮氏;触:触氏。《庄子》中的在蜗牛两角的两个小国,因细小的缘故而引起的争端。
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例子清·王夫之《姜斋诗话》下卷:“蛮触之争,要于兴、观、群、怨,丝毫未有当也。”
基础信息
拼音mán chù zhī zhēng
注音ㄇㄢˊ ㄔㄨˋ ㄓ ㄓㄥ
感情蛮触之争是贬义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非正义战争。
近义词蛮触相争、蛮争触斗
英语a worthless death struggle over a trifling matter
字义分解
推荐成语
- 高蹈远举(意思解释)
- 闻声相思(意思解释)
- 残花败柳(意思解释)
- 从俗浮沉(意思解释)
- 新仇旧恨(意思解释)
- 自己人(意思解释)
-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意思解释)
- 外圆内方(意思解释)
- 无法无天(意思解释)
- 不分青红皂白(意思解释)
- 名重一时(意思解释)
- 如法炮制(意思解释)
- 年少无知(意思解释)
- 仁义道德(意思解释)
- 快心满志(意思解释)
- 必由之路(意思解释)
- 不得而知(意思解释)
- 自食其果(意思解释)
- 不到黄河心不死(意思解释)
- 指天誓日(意思解释)
- 前脚后脚(意思解释)
- 隳肝沥胆(意思解释)
- 大张旗鼓(意思解释)
- 俭以养德(意思解释)
- 弟子孩儿(意思解释)
- 饱食暖衣(意思解释)
- 死对头(意思解释)
- 胜友如云(意思解释)
- 举世无敌(意思解释)
- 亡命之徒(意思解释)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青山绿水 | 泛称美好山河。 | 
| 不僧不俗 | 僧:指和尚。指不三不四,不伦不类。 | 
| 慌里慌张 | 指焦急不安或精神慌乱。 | 
| 春山如笑 | 形容春天的山色明媚。 | 
| 化鸱为凤 | 比喻能以德化民,变恶为善。鸱,猫头鹰,古人以为凶鸟。语本《后汉书·循吏传·仇览》:“时考城令河内王涣,政尚严猛,闻览以德化人,署为主簿。谓览曰:‘主簿闻陈元之过,不罪而化之,得少鹰鹯之志邪?’览曰:‘以为鹰鹯不若鸾凤。’” | 
| 火烛银花 | 犹火树银花。形容张灯结彩或大放焰火的灿烂夜景。 | 
| 风急浪高 | 形容风浪很大。 | 
| 异宝奇珍 | 珍异难得的宝物。 | 
| 无影无踪 | 踪:踪迹。形容完全消失;不知去向。 | 
| 引领翘首 | 引领:伸长脖子;翘首:抬头。伸长脖子,抬着头。非常盼望的样子。 | 
| 心服口服 | 心里和嘴上都信服。形容真心服气或认输。 | 
| 驾轻就熟 | 驾:赶马车;轻:指轻便的车;就:到;熟:熟悉的道路。驾着轻便的车走熟悉的路。比喻办熟悉的事很容易。 | 
| 耳聪目明 | 聪:听觉灵敏。形容听觉和视觉非常机敏明利。 | 
| 望尘靡及 | 见“望尘莫及”。 | 
|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 原本指无力与敌人对抗;最好是避开。后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 | 
| 争分夺秒 | 不放过一分一秒;形容对时间抓得很紧。也作“分秒必争”。 | 
| 踵趾相接 | 谓脚迹相连。形容人数众多,接连不断。 | 
| 无微不至 | 微:细微;至:到。形容关怀、照顾得非常细心周到。 | 
| 金蝉脱壳 | 金蝉:金黄色的知了;壳:坚硬的外皮。蝉变为成虫时脱去原来的外壳。比喻用计脱身;使对方不能及时发觉。 | 
| 进退维谷 | 维:语气助词。谷:比喻困难处境。进和退都处于困难的境地。 | 
| 为万安计 | 为绝对安全着想。 | 
| 口是心非 | 心口不一致;口上说一套;心里想一套。形容心口不一致。 | 
| 国士无双 | 国士:国中杰出的人物。指国中独一无二的人才。 | 
| 不言而喻 | 言:说明;喻:了解;明白。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 
| 神魂颠倒 | 神魂:精神。精神恍惚;颠三倒四;失去常态。形容对某人或某事着了迷;以致心神不定;失去常态。 | 
| 尔虞我诈 | 尔:你;虞:猜测。意思是我骗你;你骗我;互相欺骗。 | 
| 连抵其隙 | 连续攻击他谈话中的漏洞。 | 
| 参差不齐 | 参差:长短、高低、大小不一致。形容很不整齐或水平不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