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告投杼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比喻流言数传能使人信而转疑。
出处《战国策·秦策二》:“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
例子鲁迅《书信集·致李康中》:“然而三告投杼,贤母生疑。千夫所指,无疾而死。”
基础信息
拼音sān gào tóu zhù
注音ㄙㄢ ㄍㄠˋ ㄊㄡˊ ㄓㄨˋ
感情三告投杼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字义分解
推荐成语
- 金不换(意思解释)
- 怪诞不经(意思解释)
- 离世遁上(意思解释)
- 改过迁善(意思解释)
- 掉舌鼓唇(意思解释)
- 一指蔽目,不见泰山(意思解释)
- 余波未平(意思解释)
- 命中注定(意思解释)
- 鼻青脸肿(意思解释)
- 废书而叹(意思解释)
- 倦鸟知还(意思解释)
- 囚首垢面(意思解释)
- 三三两两(意思解释)
- 半夜三更(意思解释)
- 叽叽喳喳(意思解释)
- 众建贤才(意思解释)
- 遗世绝俗(意思解释)
- 聪明反被聪明误(意思解释)
- 唇枪舌剑(意思解释)
- 学而优则仕(意思解释)
- 南征北战,东荡西杀(意思解释)
- 苦口婆心(意思解释)
- 引领翘首(意思解释)
- 落落寡合(意思解释)
- 惴惴不安(意思解释)
- 无声无息(意思解释)
- 荡然无余(意思解释)
- 面授机宜(意思解释)
- 辞喻横生(意思解释)
-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意思解释)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灯蛾扑火 | 比喻自己找死。 |
一轨同风 | 车轨相同,风俗一致。比喻国家统一。 |
翻箱倒柜 | 把箱子柜子都倒过来;形容彻底搜寻查看。也比喻无保留地拿出自己的东西。 |
起兵动众 | 众:大队人马。旧指大规模出兵。现多指动用很多人力做某件事。 |
走马观花 | 骑在跑着的马上看花。比喻匆忙、粗略地观察了解。走:跑。 |
臭名远扬 | 名:名声;臭名:坏名声;扬:传播。坏名声传得很远。也作“丑声远播”。 |
胸有成竹 | 原指画竹子在动笔之前脑子里先有竹子的完整形象。现比喻做事情动手之前心里已有主意;有打算或有把握。成:完全的。 |
销声匿迹 | 不出声;不露面。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露面。销:消失。 |
安于现状 | 安:对生活、工作等感到满足合适;现状:目前的状况。习惯满足于目前的状况;不求进步。 |
爱才如渴 | 才:贤才,人才。爱慕贤才,急欲求得,就象口渴急于喝水一样。 |
铺天盖地 | 铺:把东西散开;盖:笼罩;遮蔽。遮住天;盖住地。形容充满了整个天地。来势猛烈。也作“遮天盖地”。 |
归十归一 | 谓有条有理。 |
分路扬镳 | 扬镳:指驱马前进。分路而行。比喻目标不同,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 |
铁树开花 | 比喻事情非常罕见或极难实现。铁树:也叫苏钱;常绿乔木;好多年才开一次花。 |
棋逢敌手,将遇良才 | 逢:遭遇,遇见。比喻交战或竞技的双方本领相当,不相上下。 |
通俗易懂 | 广大人民群众都能懂得。 |
一鼓作气 | 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士气。作战时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战士的锐气。比喻趁劲足时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
分门别类 | 门:类;别:区别。根据事物的特征分类。 |
爱则加诸膝,恶则坠诸渊 | 加诸膝:放在膝盖上;坠诸渊:推进深渊。指不讲原则,感情用事,对别人的爱憎态度,全凭自己的好恶来决定。 |
闲情逸致 | 逸:安闲;致:兴致。指毫无事物所累;轻松超逸的情趣。悠闲的心情和安逸的兴致。 |
清风劲节 | 喻人品纯洁,节操坚贞。 |
迫不得已 | 迫:逼迫;已:停止;结束。逼得毫无办法;不得不如此。 |
热气腾腾 | 热气:温度高的气体;腾腾:气体不断上升的样子。原意为热气盛大。比喻情绪高涨;气氛热烈。 |
形影相随 | 像人或物体与其影子那样总是在一起。形容关系密切;永不分离。 |
不合时宜 | 时宜:当时的需要或时尚。不符合当时的形势或社会潮流。 |
足不出门 | 同“足不出户”。 |
欧风美雨 | 比喻来自欧美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侵袭。 |
沉鱼落雁 | 沉:使下沉;落:使落下。原指女子貌美;使游鱼下沉;使飞雁降落;不敢与之比美。后来形容女子容貌美丽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