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bǐng zhú
注音ㄅ一ㄥˇ ㄓㄨˊ
繁体秉燭
⒈ 谓持烛以照明。
⒈ 谓持烛以照明。
引唐 孟浩然 《春初汉中漾舟》诗:“良会难再逢,日入须秉烛。”
宋 梅尧臣 《送道损司门》诗:“朝看不足暮秉烛,何暇更寻桃与杏。”
《三国演义》第七七回:“起坐内室,秉烛看书。”
《红楼梦》第一一四回:“丫头秉烛伺候。”
⒈ 持烛、燃烛。后用以比喻夜以继日。也作「炳烛」。
引《文选·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三国演义·第二五回》:「关公乃秉烛立于户外,自夜达旦,毫无倦色。」
1.只有当事人才能感受到这隐藏在风平浪静万籁无声后面的当风秉烛。
2.相聚太短暂了,如果不是有席勒在场,我跟苏伦真的可以秉烛夜游,痛快地畅谈整晚。
3.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4.风兄弟,晚上有没有空,我想学古人秉烛夜游,和你促膝长谈,方便吗?
5.唉!人生苦短,我恐怕连秉烛夜游都来不及了……
6.游览北海公园的灯会,与古人的秉烛夜游有天壤之别。
7.小H反而很轻松自在的样子,完全当将军是空气,整天和小陶缠在一起,亲亲我我秉烛夜游天地任逍遥就差就夜不归宿了。
8.带队的老师点燃了红烛,颇有秉烛夜游的味道。
9.但他始终感到,单靠自己摸索,犹如秉烛夜行!为此,多年来,无论辗转工作到哪里,他总是广泛结交书界朋友,不放过一个耳濡目染、交流切磋的机会。
10.古人秉烛夜游,鹂卿也想效仿一二,公子以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