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án

肃然


拼音sù rán
注音ㄙㄨˋ ㄖㄢˊ

繁体肅然


肃然

词语解释

肃然[ sù rán ]

⒈  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

肃然起立。

respectfully;

⒉  严肃谨慎的样子。

上下肃然,称为政理——《后汉书·张衡传》

strict; rigorous;

引证解释

⒈  恭敬貌。

《大戴礼记·主言》:“曾子 惧,肃然抠衣下席,曰:‘弟子知其不孙也。’”
《汉书·礼乐志》:“百官侍祠者数百人,皆肃然动心焉。”
清 侯方域 《新迁颜鲁公碑记》:“而儿童走卒或游卧嬉戏其下,亦从而拱揖拜跪,肃然如见其人焉。”
萧乾 《一本褪色的相册·未带地图的旅人》:“他指给我看那地点时,我肃然脱下了帽。”

⒉  畏惧貌。

汉 荀悦 《汉纪·宣帝纪三》:“奏虽寝,朝廷肃然敬惮之。”
《太平御览》卷三九三引 南朝 梁 沉约 《俗说》:“王僧敬 兄弟列坐斋中,见之若神;小人从户前过,皆肃然毛竖。”
宋 苏轼 《后赤壁赋》:“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编·畿辅·京师旧城》:“其塔至今完好,像设木石,坚緻古朴,风铃四彻,听之心魂肃然。”

⒊  严肃认真;庄严。

《荀子·强国》:“及都邑官府,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楛,古之吏也。”
汉 贾谊 《新书·容经》:“军旅之容,湢然,肃然,固以猛。”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拘尸那揭罗国》:“婆罗门遂以所宿之房,涂香洒扫,像设肃然,其敬如在。”
《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独到了状元拜祭酒,那祭酒却是要肃然无声安然不动的受那四拜。”
鲁迅 《华盖集·这个与那个三》:“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 中国 将来的脊梁。”

⒋  指安定平静,秩序良好。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下》:“进善退恶,风教肃然。”
《南齐书·皇后传·高昭刘皇后》:“严正有礼法,家庭肃然。”
《警世通言·况太守断死孩儿》:“庭无閒杂,内外肃然。”

⒌  微风吹动貌。

《史记·孝武本纪》:“时去时来,来则风肃然也。”
《续谈助》卷三引《汉武故事》:“神君最贵者大夫,次大禁司命之属,皆从之。非可得见,闻者音与人等,来则肃然风生,帷幄皆动。”

⒍  萧瑟貌。

宋 苏轼 《颶风赋》:“庭户肃然,槁叶蔌蔌,惊鸟疾呼,怖兽辟易。”

⒎  山名。在 泰山 东麓。

《史记·孝武本纪》:“丙辰,禪 泰山 下阯东北 肃然山,如祭后土礼。”
南朝 宋 谢灵运 《泰山吟》:“登封瘞崇坛,降禪藏 肃然。”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山东二·济南府》:“肃然山,州( 泰安州 )东北七十里……其东南即 莱芜县 界,山势巍峩,对之肃然,因名。”

国语辞典

肃然[ sù rán ]

⒈  严谨恭敬的样子。

《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七》:「孝满了,娶了一房媳妇,且是夫妻相敬,门风肃然。」
《文明小史·第三一回》:「伯集听了赵翰林的话,知道他是个有才学的,不觉肃然起敬。」

⒉  山名。位于山东莱芜县东北,当泰山东麓,汉武帝封泰山,禅肃然,即此。

分字解释


※ "肃然"的意思解释、肃然是什么意思由字典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造句


1.自来美人,不是温雅秀美,便是娇艳姿媚,这位赵小姐却是十分美丽之中,更带着三分英气,三分豪态,同时雍容华贵,自有一副端严之致,令人肃然起敬,不敢逼视。

2.麻雀一号再次飞来时,扇着翅膀叽叽喳喳地打量它的主子(鸟语)头,你淡定地让我肃然生敬啊。

3.我向来以为海上的葬礼是非常严肃的,令人肃然起敬的事。

4.虽然这些活动看起来孩子气且令人发笑而不是让人肃然起敬,但实际上,这些活动需要强大的力量,健康的体格和坚定的决心。

5.他的作法真是令人肃然起敬啊。

6.通常,只要给同伙看一眼"这家伙"就足够让他们对你肃然起敬。

7., 一种肃然起敬的心情迫使我从车窗往下看,只见这长长的一段高山沼泽地带的公路,全是用大石垒成的。

8.在我的心中,流星仍然是神圣的,她勇敢、不畏牺牲,耗尽生命、划过天空,只为给黑夜带来一丝光明,她的精神,令我肃然起敬。她虽死犹荣,夜空永远铭记这刹那的光明。流星活得精彩,死得光荣!

9.世人将会对她刮目相看,将会向她肃然起敬。

10.狮子是非洲草原的百兽之王,它尊容肃穆,金发飘逸,昂首四顾,步履从容,那威风凛凛的模样令人望而生畏、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