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狄
词语解释
夷狄[ yí dí ]
⒈ 古称东方部族为夷,北方部族为狄。常用以泛称除华夏族以外的各族。
⒉ 指边远少数民族地区。
⒊ 视为夷狄。
引证解释
⒈ 古称东方部族为 夷,北方部族为 狄。常用以泛称除华夏族以外的各族。
引《论语·八佾》:“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汉书·萧望之传》:“圣王之制,施德行礼,先京师而后诸夏,先诸夏而后夷狄。”
宋 王安石 《河北民》诗:“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
鲁迅 《坟·论“他妈的!”》:“唐 以后,自夸族望的风气渐渐消除;到了 金 元,已奉夷狄为帝王,自不妨拜屠沽作卿士。”
⒉ 指边远少数民族地区。
引《国语·郑语》:“或在王室,或在夷狄,莫之数也。”
唐 韩愈 《毛颖传》:“其子孙甚多,散处中国夷狄,皆冒 管城。”
唐 聂夷中 《行路难》诗:“莫言行路难,夷狄如中国。”
⒊ 视为夷狄。
引《公羊传·桓公十五年》:“皆何以称人?夷狄之也。”
《公羊传·僖公三十三年》:“其谓之 秦 何?夷狄之也。”
《新五代史·十国世家年谱论》:“以 五代 之君而视 十国,夷狄之则未可也。”
国语辞典
夷狄[ yí dí ]
⒈ 古称四境未开化的民族。
引《史记·卷一〇六·吴王濞传》:「母亲夷狄,以疏其属。」
《大宋宣和遗事·元集》:「阴浊用事底时节,夷狄陆梁,小人得志。」
近蛮夷
英语non-Han tribes in the east and north of ancient China, barbarians
德语Barbar (S)
最近近义词查询:
把握的近义词(bǎ wò)
回信的近义词(huí xìn)
改变的近义词(gǎi biàn)
作为的近义词(zuò wéi)
并且的近义词(bìng qiě)
自命不凡的近义词(zì mìng bù fán)
回来的近义词(huí lái)
梓里的近义词(zǐ lǐ)
克服的近义词(kè fú)
主持的近义词(zhǔ chí)
考试的近义词(kǎo shì)
烟土的近义词(yān tǔ)
一视同仁的近义词(yī shì tóng rén)
引领的近义词(yǐn lǐng)
放弃的近义词(fàng qì)
嘉勉的近义词(jiā miǎn)
孑遗的近义词(jié yí)
计划的近义词(jì huà)
木排的近义词(mù pái)
描述的近义词(miáo shù)
教诲的近义词(jiào huì)
实时的近义词(shí shí)
及早的近义词(jí zǎo)
安装的近义词(ān zhuāng)
勤奋的近义词(qín fèn)
更多词语近义词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