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ènjìng

镇静



镇静

词语解释

镇静[ zhèn jìng ]

⒈  心情安定、平静。

尽管人家挑衅,他仍保持镇静。

compose;

引证解释

⒈  持重,沉静。

《国语·晋语七》:“黶 也果敢, 无忌 镇静。”
韦昭 注:“镇,重也;静,安也。”
一本作“镇靖”。 唐 刘禹锡 《荐处士王龟状》:“古者选公族大夫,必以惇惠者教之,文敏者道之,果敢者諗之,镇静者循之。”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一》:“以持禄养骄为镇静,以深虑远计为狂愚。”

⒉  安静,平静。

宋 柳永 《一寸金》词:“台鼎须贤久,方镇静,又思命驾。”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四:“﹝ 赵思文 ﹞出为 汝州 防御使,迁 集庆军 节度,所在镇静,吏民赖之。”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一:“诸檀越……扣门而施,见众僧有端坐若无事者,有蹙额不胜,有佯为镇静者。”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一章:“在这里的民工和干部……都是这样镇静的时候,不免显着他惊惶失措了。”

⒊  安定。

《宋书·何承天传》:“今若务存遵养,许其自新,虽未可羈致北闕,犹足镇静边境。”
唐 白居易 《与宗儒诏》:“及司管籥,镇静有方。”
《资治通鉴·晋惠帝太安二年》:“公为岳牧……而使姦凶滋蔓,祸衅不测,岂藩翰王室,镇静方夏之义乎!”

⒋  止息;抑制。

晋 桓温 《荐谯元彦表》:“若 秀 蒙蒲帛之徵,足以镇静頽风,轨训嚣俗。”
瞿秋白 《论大众文艺·欧化文艺》:“另外还有武侠主义的连环图画,阶级妥协主义的时事小调……去迷惑群众,镇静群众,糟蹋群众。”

国语辞典

镇静[ zhèn jìng ]

⒈  镇定沉著,从容不迫。

《国语·晋语七》:「故使惇惠者教之,使文敏者导之,使果敢者谂之,使镇静者修之。」
《金史·卷九四·襄传》:「襄重厚寡言,务以镇静守法。」

平静 冷静 镇定

慌张 激动 紧张 惊慌 兴奋 著急 颤动

分字解释


※ "镇静"的意思解释、镇静是什么意思由字典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左轮突然特别镇静地说了一句话,一鸣惊人,语惊四座:“小米,等你康复了以后嫁给我吧。

2.飞机在降落前的两分钟,引擎坏了,幸而驾驶员镇静沉着,才化险为夷。

3.钢板应为全镇静钢,且经奥氏体细化粒度处理。还应经正火、正火加回火或调质处理。

4., 为你自己伤心悲痛吧,不仅仅是一次或两次,而是一次又一次。伤心悲痛是一种寻求情感解脱和精神慰藉的重要途径,是一种使你保持镇静的好办法。

5.这位女记者倒也镇静,不失时机地开始了她的采访。

6.虽然清夜扪心自问,他也曾犹豫过:如此生财之道,到底是福还是祸?但是,钱是最好的“镇静剂”,也是最好的“催化剂”。

7.当与含有镇静成份的药蜀葵混合作成糖浆剂后,有助于减少咳嗽和缓解咽喉肿痛。

8.面对火灾李明十分镇静。

9.当火灾发生时,保持镇静,不要向安全出口乱挤乱拥,这样就会使生与死的机会截然不同。

10.他人的爱慕、关心、兴趣、景仰和尊重,足以使你保持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