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ǎn

检举


拼音jiǎn jǔ
注音ㄐ一ㄢˇ ㄐㄨˇ

繁体檢舉
词性动词

检举

词语解释

检举[ jiǎn jǔ ]

⒈  向有关部门或组织揭发违法、犯罪行为。

检举逃犯。

expose an offence; report(an offence)to the authorities;

⒉  荐拔。

recommend;

引证解释

⒈  揭发他人的过失、罪行。

《西游记》第二三回:“只是多拜 老孙 几拜,我不检举你就罢了。”
老舍 《四世同堂》五七:“中学,大学,一律施行大检举,几乎每个学校都有许多教员与学生被捕。”

⒉  犹选择。

宋 苏轼 《杭州上执政书之二》:“伏望相公一言,检举成法,自朝廷行下,使五穀通流,公私皆济。”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一:“宰臣 吕大防 等言,昨奉圣旨宣諭,皇帝纳后有期,已令入内侍省检举施行者。”
《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今条具当今弊政与夫捄正之宜,请检举行之。”

⒊  荐拔。

宋 李光 《与胡邦衡书》:“郊赦虽有检举之文,仇人在朝,固已絶望,死生祸福,定非偶然。”
《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十九年》:“丙申,詔责授 建寧军 节度副使、 昌化军 安置 李光,永不检举。”

国语辞典

检举[ jiǎn jǔ ]

⒈  举发他人行为的过失或违法的情事。

《西游记·第二七回》:「你在这荒郊野外,一连打死三人,还是无人检举。」

如:「检举匪谍,人人有责」。

包庇 庇护

⒉  捡择举出。

宋·苏轼〈杭州上执政书〉:「伏望相公一言,检举成法。自朝廷行下,使五谷通流,公私皆济。」

⒊  荐举拔用。

《续资治通鉴·卷一二八·宋高宗绍兴二十年》:「丙申,诏责受建宁军节度副使、昌化军安置李光,永不检举。」

分字解释


※ "检举"的意思解释、检举是什么意思由字典库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三,由于李国秋严重违纪违法,包庇刘建明的违法犯罪事实,在核子村广大党员,人民群众的多次揭发检举下,*共长顺县纪委秉公执法,派员调查核实后,于。

2.被迫出来辩解的政府此时发现,自己不仅要回应对职责不明却享受高薪的指控,还不得不受理对被任命者国籍问题的检举。

3.而编造情况检举、并无实据的揭发,以期达到从轻或减轻处罚的目的,显然是“指山卖磨盘”的侥幸心理在作祟。

4.第四十二条对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任何人可以向侵权人所在地或者侵权行为地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控告或者检举。

5.如果谁对揭发检举的群众进行打击报复,谁就将受到党纪国法的惩处。

6.话说包拯到陈州后,明察暗访,克扣灾款的官吏及知情者知道包拯疾恶如仇六亲不认,纷纷自首和检举,供出无恶不作的人是朝廷派往陈州放赈的庞昱。

7.某乙老神在在的说:“白痴!你想会有谁愿意去检举她呢?”。

8.如果谁对揭发检举的群众进行打击报复,谁就将受到党纪国法的惩处。

9.美国国土安全部部长简耐特?拿破利塔诺,称前联邦圣地亚哥检举人艾伦?贝司为第一个“边境沙皇”。

10.起诉状,答辩状在法律程序中,分别由原告、被告或检举人和被检举人所做的连续的供述、辩解和反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