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ái

白马


拼音bái mǎ
注音ㄅㄞˊ ㄇㄚˇ

繁体白馬

白马

词语解释

白马[ bái mǎ ]

⒈  白色的马。

⒉  古代用白马为盟誓或祭祀的牺牲。

⒊  古代以乘白马表示有凶事。

⒋  见“白马氐”。

⒌  古津渡名。在今河南省滑县北。

⒍  古县名。春秋卫国曹(一作“漕”)邑。故治在今河南省滑县东。

⒎  古驿名。唐末朱全忠杀裴枢等三十余人于此,并用李振言,沉其尸于黄河,驿由此著名。

⒏  复姓。见《通志·氏族四》。

引证解释

⒈  白色的马。 《左传·定公十年》:“公子地 有白马四。公嬖 向魋。

魋 欲之。”
三国 魏 曹植 《白马篇》:“白马饰金羈,连翩西北驰。”
明 高濂 《玉簪记·闹会》:“分经来白马,洗鉢起黄龙。”
方然 《白色花·报信者》:“我底白马哟!大风来了,别让细砂与你长长的鬃毛蒙住你底眼睛。”

⒉  古代用白马为盟誓或祭祀的牺牲。

《史记·吕太后本纪》:“高帝 刑白马盟曰:‘非 刘氏 而王,天下共击之!’”
汉 赵晔 《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禹 乃东巡,登 衡岳,血白马以祭。”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祝盟》:“騂毛白马,珠盘玉敦,陈辞乎方明之下,祝告於神明者也。”

⒊  古代以乘白马表示有凶事。参见“白马素车”。

唐 陈子昂 《祭孙府君文》:“白马故人,青鸟送往。”
唐 李白 《古风》之三一:“白马 华山君,相逢 平原里。”

⒋  见“白马氐”。

⒌  古津渡名。在今 河南省 滑县 北。

《战国策·赵策二》:“今 秦 以大王之力,西举 巴蜀,併 汉中,东收两 周 而西迁九鼎,守 白马 之津。”
《韩非子·初见秦》:“决 白马 之口以沃 魏氏,是一举而 三晋 亡,从者败也。”

⒍  古县名。 春秋 卫国 曹 (一作“漕”) 邑。故治在今 河南省 滑县 东。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二月, 绍(袁绍 )遣 郭图、淳于琼、颜良 攻 东郡 太守 刘延 于 白马。”

⒎  古驿名。 唐 末 朱全忠 杀 裴枢 等三十余人于此,并用 李振 言,沉其尸于 黄河,驿由此著名。参见“白马清流”。

清 钮琇 《觚賸·虎丘题诗》:“虞山 钱宗伯(钱谦益 )以谴归,有题诗 虎丘 刺之者曰:‘……昔去尚宽沉 白马,今来应悔卖 卢龙。’”

⒏  复姓。见《通志·氏族四》。

国语辞典

白马[ bái mǎ ]

⒈  白色的马。

唐·白居易〈井底引银瓶〉诗:「君骑白马傍垂阳,墙头马上遥相顾。」

⒉  古代祭祀时所用的歌曲。

唐·白行简《李娃传》:「于是奋髯扬眉,扼腕顿颡而登,乃歌白马之词。」

分字解释


※ "白马"的意思解释、白马是什么意思由字典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天上的云形态各异,有的像奔腾的白马,有的像美丽的天使,有的像飞翔的鸟儿,有的像嬉戏的孩童。

2.赵帅哥忠义无双,浑身是胆,白马银枪,一身浩然正气,绝对是三国第一牛人。

3.小姑娘们梦中都想找一匹白马,睁开眼发现满世界都是灰不溜秋的驴,悲痛欲绝后,只能从驴群中挑个身强力壮的,这样的驴就被命名为:经济适用男。

4.白马寺僧人不法,我久经耳有所闻,只因行远自迩,登高自卑,若不先将这出入宫帷的幸臣,狐假虎威的国戚惩治数人,威名不能远振,这班鼠辈,也不能畏服。

5.由于恰逢端午佳节,巍峨庄严的太庙前人潮汹涌,参会观展的人们热情高涨,大快朵颐了一场白马文化和草原艺术的饕餮盛宴。

6.你是一匹黑马,鹤立鸡群突围而出;你是一匹白马,令人艳羡公主相伴;你是千里马,少年得志驰骋千里。我永远喜欢你,尤其是牵着你的感觉。愚人节快乐!

7.夤夜之中,一向军纪森严的白马义从到了此时,居然并没有太多的慌乱,即便之前张放将公孙越绊住了一点时间,也没有耽搁兵士们救火的速度。

8.此幅绣作完全模仿绘画的笔法用针刺绣而成,雄健的白马以顾绣中最擅长的擞和针顺其肌肉的纹理绣成,逼真且写实,其擅长画观可见绝非后人吹嘘。

9.库图佐夫骑着自己的膘肥体壮的小白马,带领一大群对他不满意,一路上窃窃私语的随从人员前往多布罗耶。

10.骑射无双的白马义从;锐不可当的先登死士;攻无不克的陷阵营;名震天下的虎豹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