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十六日记所见
[宋代]:苏轼
风高月暗云水黄,淮阴夜发朝山阳。山阳晓雾如细雨,炯炯初日寒无光。
云收雾卷已亭午,有风北来寒欲僵。忽惊飞雹穿户牖,迅驶不复容遮防。
市人颠沛百贾乱,疾雷一声如颓墙。使君来呼晚置酒,坐定已复日照廊。
恍疑所见皆梦寐,百种变怪旋消亡。共言蛟龙厌旧穴,鱼鳖随徙空陂塘。
愚儒无知守章句,论说黑白推何祥。惟有主人言可用,天寒欲雪饮此觞。
風高月暗雲水黃,淮陰夜發朝山陽。山陽曉霧如細雨,炯炯初日寒無光。
雲收霧卷已亭午,有風北來寒欲僵。忽驚飛雹穿戶牖,迅駛不複容遮防。
市人颠沛百賈亂,疾雷一聲如頹牆。使君來呼晚置酒,坐定已複日照廊。
恍疑所見皆夢寐,百種變怪旋消亡。共言蛟龍厭舊穴,魚鼈随徙空陂塘。
愚儒無知守章句,論說黑白推何祥。惟有主人言可用,天寒欲雪飲此觞。
唐代·苏轼的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共有诗(2851篇)
:
陈曾寿
亦有高秀姿,亭亭满月相。得霜乃清严,禁雨不悽怆。
空室了无悦,得意千载上。龙章虽隽烈,天黥偶遗忘。
亦有高秀姿,亭亭滿月相。得霜乃清嚴,禁雨不悽怆。
空室了無悅,得意千載上。龍章雖隽烈,天黥偶遺忘。
明代:
湛若水
多年不见宜山子,到我来时作别筵。三十星霜同榜日,四千风浪各方天。
可堪插翅随凫翥,不尽挥弦送凤骞。北斗瞻依意何极,贯城应在五云边。
多年不見宜山子,到我來時作别筵。三十星霜同榜日,四千風浪各方天。
可堪插翅随凫翥,不盡揮弦送鳳骞。北鬥瞻依意何極,貫城應在五雲邊。
:
裴景福
武帝雄风不可攀,昆仑新辟汉河山。右贤烽火过金岭,飞将旌旗出玉关。
大夏无心通竹杖,贰师有泪洒刀环。谁怜属国还朝日,甲帐空悬两鬓斑。
武帝雄風不可攀,昆侖新辟漢河山。右賢烽火過金嶺,飛将旌旗出玉關。
大夏無心通竹杖,貳師有淚灑刀環。誰憐屬國還朝日,甲帳空懸兩鬓斑。
明代:
徐熥
宝塔凌霄迥,登攀俯九垓。山河天际绕,楼阁日边开。
幡影依檐落,铃声拂槛来。马江波浩渺,雉堞势萦回。
寶塔淩霄迥,登攀俯九垓。山河天際繞,樓閣日邊開。
幡影依檐落,鈴聲拂檻來。馬江波浩渺,雉堞勢萦回。